在美國東部旅游,游覽了白宮、國會山、自由女神像,還登上67層的洛克菲勒中心樓頂鳥瞰了紐約的全貌,特別是目睹了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壯觀奇景。然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這些奇觀,而是哈佛的校門。
哈佛大學號稱世界第一學府,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出了6位美國總統(tǒng),32位諾貝爾獎得主。我對哈佛一直心向往之,渴望能夠瞻仰其校容,沐浴其校風。到了門口,進入我眼簾的竟是一座古舊、簡樸的校門。紅磚砌成,拱形的門洞,黑色鐵制的大門,門框上面是三角形的尖頂。兩邊圍墻也是紅磚砌的,中間是陳舊的鐵制護欄。
我想:說不定還有新建的堂皇的大門,就向旁邊走去??墒?,周圍的旁門依然是紅磚、鐵柵,依然很簡樸。我被這種古舊和簡樸驚呆了!
走進校園,依然是古樸的紅磚樓房。很敦實、安靜,卻并不華貴。校園也不大,這就是我久已向往的哈佛大學嗎?是的。一點沒錯。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長達二十年之久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jīng)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shù),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質(zhì)量?!闭窃趽駧熀陀松蠄猿指邩藴?、高質(zhì)量,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第一流著名學府,對美國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科學和高等教育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對世界各國的求知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哈佛的校訓是:“促進知識并使之永存后代?!?/p>
其實,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質(zhì)量上,還是分散在門面上,也關(guān)系到校風的培養(yǎng)。好的風尚應(yīng)當是追求精神文化、學術(shù)、科學,而不是沉迷物質(zhì)享受和表面虛榮。據(jù)一位朋友說:哈佛人對科學、學術(shù)、文化、真理的追求到了“癡迷”的程度,簡直不顧一切。而對物質(zhì)生活要求卻很低,很不講究,吃穿都很隨意,不放在心上。哈佛大學累計已獲捐292億美元,這個數(shù)字使其穩(wěn)居全美高校首富位置。他們?nèi)绻v求門面,什么樣的超豪華大門都建得起。但是,哈佛沒有這樣做。因為這不是他們的追求。內(nèi)心充實的人是不必裝飾虛華的外表的,只有那些內(nèi)里空虛、沒有貨色又圖虛名私利的人才熱衷于虛張聲勢,造假做秀。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心只想著怎么擺譜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怎么可能沉潛于科學文化的實質(zhì)性研究呢?
我從哈佛的校門,感受到了世界第一流大學的內(nèi)涵。相比之下,那些不顧國情和社會需要打造所謂世界一流大學、盲目擴建教學設(shè)施、在城市周邊瘋狂圈地的“與國際接軌”之風,實在是不知從何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