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美國 >> 留學體驗 >> 留學感悟 >> 正文

對比:一道考題看中美“高考”差異

http://www.11903.cn 發(fā)表于:09-07-06 12:20:38 瀏覽:693 來源:
    “華人管理教育第一人”、哈佛大學企業(yè)管理博士后余世維先生在中國各大名校做培訓的時候常常講這么一個故事:“我在中國讀高中的時候,有這樣一道考題:成吉思汗元太祖的繼承人渥闊臺在哪一年犧牲?最遠打到哪里?我到現(xiàn)在都記得,最遠打到匈牙利旁邊的亞德利亞海岸。”

  “但是我到美國以后才知道,美國世界史這條題目是這樣考的:成吉思汗的繼承人渥闊臺,當初如果沒有犧牲,歐洲會發(fā)生什麼變化?試從經(jīng)濟、政治、社會三方面予以分析。”

  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回答不上來。結(jié)果有個美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如果成吉思汗的繼承人渥闊臺沒有犧牲,那么就不會有黑死病。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和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不夠強大,意大利不夠強大,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P>

  老師一看,說:棒,全班第一名,分析得好,A!其實這道題老師也沒有答案,更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大家都要開動腦筋運用知識去思考。 中美教育差別在哪里?那就是美國教育非常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而國內(nèi)的教育則過于注重記憶性和教條化。

  對此,留美專家表示:其本質(zhì)是應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的不同,應試教育的目的是在培養(yǎng)“考生”,而素質(zhì)教育是在培養(yǎng)“學生”。在教學上,培養(yǎng)“考生”是把“有問題”教成“沒有問題”,以“學會”為目的來探尋并解釋已知世界;培養(yǎng)“學生”是把“沒有問題”的教得“有問題”,以“會學”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

  國內(nèi)高考注重考察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培養(yǎng)孩子吸收知識的學習行為和接受能力,要想取得好成績多學、多練、多記、多考。美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學習的基本功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干。因而在選取人才的標準上,中國是劃定統(tǒng)一的分數(shù)線,成績決定一切;美國是對學生在校成績、TOEFL和SAT成績、課外活動及申請材料的全面考察。

  從暢銷書《留學去美國》收錄的16個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國大學錄取時不僅看學生的學術能力和考試成績,還要看學生的領導能力、寫作能力、工作經(jīng)驗、是否參與什么組織,志愿者服務、義工工作、藝術才華等等,以及具有一些未來可以使他們成為領導者的獨特氣質(zhì)。

  總之,中美“高考”及錄取標準的差異,實質(zhì)是中美教育指導思想的差異,而這恰恰是中西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考察,中國高考側(cè)重“知識量”的考察,能力考試占的比例不大。國內(nèi)高考是長久以來持續(xù)至今的考試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畢竟要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專家表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高考,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留學,無論是選擇國內(nèi)上大學還是去美國深造,都要根據(jù)自身的條件來選擇。但一旦確定留學意愿后,就要早規(guī)劃、早準備,注重從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質(zhì)和自控能力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出國留學本身就是對個人綜合能力的一個全面考驗。

】【打印】 【返回
在線答疑
免費電話 在線答疑 威久總部專家熱線:010-68946699
在線客服
在線客服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