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奇:老外沉痛為行禮
在日本公司,“禮”是一個非常要命的東西,這不是說同事之間的鞠躬問好,而是說的公司內部各種典禮儀式。日本公司的日常工作中,被稱作“禮”的各種儀式多而且令人矚目,有人說中國國營企業(yè)會多是一絕,以我的觀察日本企業(yè)的“禮”之多之復雜,也堪稱一絕了。
前面提到過,日本大多數(shù)公司上班的時候有“朝禮”,每人都要參加,站在一起,聽訓,鼓掌,喊口號,是表示工作即將開始,大家振奮精神的儀式,很有點兒像我們中小學校組織的升旗典禮。而到了下班時間,很多公司還有“夕禮”,員工要靜立聽老板鼓勵和感謝的話或者公司的企業(yè)之歌一類東西,最后老板說一句:“諸君辛苦了,今后還要繼續(xù)仰仗?!眴T工們回道:“也請您多關照?!辈沤馍⒒丶?。
不過,有一次和某洋人老板去造訪一叫啥樹下的日本大公司,卻因為正趕上“夕禮 ”差點兒弄出國際玩笑。原因是該公司的企業(yè)之歌是其創(chuàng)始人親自審定的,大概想到步步創(chuàng)業(yè)之艱心中感慨萬分,那旋律也就很悲壯。我們的汽車進入該公司的時候,正看到其員工們肅立聽這“悲壯”的歌聲,背景是夕陽西下風蕭蕭。我們那位老板渾身一凜,帶著一臉雞皮疙瘩轉身嚴肅道:“看來我們來得不太是時候,他們公司的某個重要人物可能剛剛去世……”
新員工培訓,日本公司多采取“合宿”的方式進行,相當于我國足球界的封閉式訓練,在封閉期間,每天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種“禮”。這些“禮”無論大小,都有固定的程序。因為經過了專門的培訓,日本企業(yè)的員工,都堪稱“禮”的專家。
但是,這些復雜的儀式外國人很難弄明白,我的一位美國同事曾負責接收一家日本企業(yè),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弄清這些“禮”成了一個大問題。他為此就教于日本同事,弄了本類似步兵操典的教材看了三個小時以后,依然在什么時候該喊“噢咿”,什么時候該喊“哈咿”的地方奮力掙扎。眼看此人有憋死的危險,看不過眼的薩去解了圍。
薩問:“人家起立你會跟著站起來么?”
美國人答:“會啊?!?BR>
薩問:“看到人家鞠躬你會跟著鞠么?鼓掌你會跟著鼓么?”
美國人答:“會啊?!?BR>
薩問:“那他們嘴里叨叨嘮嘮的時候你也嘀咕些含糊不清的東西比如默誦圣經第八章會么?”
美國人答:“這個……要是換成好萊塢臺詞應該沒問題?!?BR>
薩:“那你就照這個去處理就完了,還學那本書干嘛?”
美國人:“¥#??##¥¥¥%%???”
第四奇:最怕鬼子說英語
薩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跨國公司。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商務語言,很能測量出這種跨國公司員工的素質來。以我們公司在國內的辦公室來說,規(guī)定辦公語言就是英語,這一點不是因為崇洋媚外,而是業(yè)務需要。要說日本是發(fā)達國家,教育程度比較高,這一點凡是在日本工作過的人,都深有體會。我對日本公司員工的英語水平,最初也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那是因為日本也流行類似托福的考試,而在公司工作的日本員工,普遍都能考得高分,薩拿題目來上手一試,發(fā)現(xiàn)還真不容易。至少,考試我是考不過身邊的幾個日本工程師。如果寫個方案什么的,日本工程師的英語水平也很可觀。有人說日本人的英語是世界最可怕的,我當時不以為然。
然而,第一次開公司的電話會,這個期望就被摔得粉碎。整個會議,日本員工幾乎噤若寒蟬。有一種說法是日本人天性怯于開口,所學類似我國的“啞巴英語”。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翻譯根本不能理解會議的內容。我當時就感到不妙,莫非是日本教育中聽力也不重視?
以后才漸漸發(fā)現(xiàn),日本公司里面的員工,雖然頗有人寫得一手好英文文章,卻既說不得,也聽不得!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直到有些日本員工對我的半調子英語提出意見,才讓我醒悟問題的實質。提意見的日本員工居然有好幾個,個個都是那種典型的“啞巴英語專家”,就讓人覺得有趣了。于是,薩耐心詢問――我究竟有哪些發(fā)音不準呢?人家很客氣,先謙遜了一番,意思是您的英語已經很好了,就是差那么一點點……比如,Rail這個詞,您的發(fā)音是“銳歐”,正確的發(fā)音應該是 “賴魯”,Saying,您的發(fā)音是“塞英”,正確的應該是“塞英鼓”……
嗯?!這種英語真是聞所未聞,薩瞠目結舌之后找了幾個美國同事,分別用我自己的發(fā)音和日本同事所說的“標準發(fā)音”重復了一次這些詞語,結論是美國同事和我站到了一條戰(zhàn)壕里,意思是這“中式英語”雖然拗口畢竟還聽得懂,這“日式英語”,那就完全的不知所云。
事后才明白問題出在學習英語的方法上。在中國當過學生的,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學習英語時用漢字注音,被老師批評,讓拿橡皮擦掉,老師會告訴你那樣無法練出英語的發(fā)音。不幸的是日本人標準的英語學習方法,就是這樣干的。這是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前后,強調英語教育,在全國征求學習的方法。最后一個曾經因為航船失事流落美國的日本人中標。此人到美國的時候一個英文字母都不認識,于是就用了日文的“片假名”字母來標英語單詞的發(fā)音,日本人認為這個方法好,第一是發(fā)音符合日本習慣,第二是不懂英文字母也可以學英文了。不幸的是,這種片假名字母里面只有日文的發(fā)音,比如英文中的R音,那是根本沒有的,只能用 LU來代替……這種傳統(tǒng),終于造就了今天只能在日本人之間交流的“日本味英語”。
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在公司的一次會議上,我就當作笑話把這件事講給其他開會的同事。日本同事也跟著笑。笑完以后,一位德高望重的日本同事語重心長地總結道:“我們現(xiàn)在是在日本,所以,大家在日本說英語,還是請按照日本的發(fā)音吧?!?BR>
暈……我的英語老師聽到,不知作何感想……
散了,有個美國工程師當場就表態(tài)了――我得申請調職――不然等我回去我女兒就聽不懂我的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