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河南人,除了一直關注鄧亞萍之外,還有一種深深的崇敬。在我身邊熟識的很多河南人中,鄧亞萍是非常典型的一個:質(zhì)樸,堅持,認定的事情會一路走到底等等等等。
工作中遇到很多同學和家長常問我:“陳老師,我出國能學的下來嗎?英語會有問題嗎?畢不了業(yè)怎么辦?”,我就會以鄧亞萍的例子來告訴他們:剛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鄧亞萍卻費盡心思后才把它們寫出來。然而就是這樣的基礎,鄧亞萍一步步從清華大學,走到了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并最終獲得這座世界一流學府的博士學位。鄧亞萍的博士是在劍橋大學的Department of Land Economy,土地經(jīng)濟學系(大學網(wǎng)址:http://www.landecon.cam.ac.uk/index.htm),她的畢業(yè)論文是: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 Games on Chinese development: A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奧運會對中國發(fā)展的影響:一份多學科分析)。
所以,留學其實也是一種意志的競賽,鄧亞萍再一次證實了這點,因此很多學術上更有基礎的同學們,大可放心自己,勇敢的踏上留學之路。我一直認為,能從留學中受益的人永遠不是僅僅在知識上有增長的人,而是在觀念、經(jīng)歷、眼界、世界觀等方面得到提升的人,在真正的競爭中,眼界的開闊和起點的不同,永遠是最容易使一個人脫穎而出的地方。
名校點評:英國劍橋大學 http://www.cam.ac.uk/
1209~2009,到明年,劍橋大學將迎來自己800歲的生日,大學的首頁上有這樣一段話:In 2009, the University reaches a special milestone - 800 years of people, ideas and achievements that continue to transform and benefit the world。一個擁有800年歷史的高等學府,說自己“仍然在改變和有益于這個世界”,是多么的有底蘊和實力啊。